02/03/2025 - 全球女性工作趨勢,方大同辭世,現代樂觀主義,香港財政緊縮,台灣二二八音樂節,全球自殺研究,麥當勞拒加收雞蛋費,日本女性影展
3月8日國際婦女節將至,市場研究資訊平台 Statista 彙整了多篇全球女性相關議題的現況的統計數據。新報告顯示,女性企業家逐漸趕上男性,但女性更傾向於本地市場;例外是在中亞與東亞,女性領導的國際市場創業公司與男性持平,而本地市場創業公司則有 57% 由男性領導;相較之下,其他地區女性在本地市場已接近平等,但在國際市場則落後;中東和非洲以及北美的國際市場創業公司中,男性領導比例分別達 64% 和 66%。在開發中地區,早期創業活動較少專注國際市場。拉丁美洲以本地市場為主,而中亞、東亞、中東和非洲則先專注國家市場,讓女性在較小眾的國際領域有機會脫穎而出。中國和伊朗女性在國際市場創業者中分別佔 73% 和 61%。中國女性建立的線上業務比男性多,隨著中國消費品市場朝向直接出口發展,女性在服裝、化妝品等國際創業領域嶄露頭角。其他也包含了女性在 STEM 領域的教育與就業情況、女性在社交媒體上討論政治的傾向、女性管理職位的全球分布、不同國家的女性創業情況,以及世代間對女權主義的認同差異等議題。
德國曼海姆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 Felix Rusche 的論文研究了印度 2006 年實施的社區廣播政策對女性賦權的影響。研究顯示,接觸社區廣播的女性教育年限增加 0.3 年,獲得中等學歷的機率提高 11%。童婚減少 22%,年輕女性生育率下降約 10%,家庭決策自主權提高 11%。Rusche 收集了 250 多個電台的內容和覆蓋區域數據,利用主題建模和 GPT 分析廣播節目錄音,發現女性賦權是關鍵主題。研究採用地形驅動的廣播接收變異,開發新方法處理地理定位的家戶數據。研究證明社區媒體能有效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特別是在早婚、早育和低教育程度限制女性發展的貧困國家。
歌手方大同於 2 月 21 日早晨安詳過世,享年 41 歲。據其公司賦音樂證實,方大同曾以積極態度對抗頑疾 5 年,生前留下的音樂與圖畫小說是永恆的精神財富。方大同 1983 年生於美國夏威夷,2005 年發行首張專輯「Soulboy」,2017 年以「JTW 西遊記」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2021 年再憑「麵麵」獲得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其告別式已於 3 月 1 日在雲南省大理市殯儀館舉行,遺體隨後火化。方大同遺言寫道:「時間不等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更能深入理解時間的現實與虛幻。」他勉勵大家「繼續懷抱夢想,持續努力」。歌手陶喆在香港「Soul Power II」演唱會上改編「愛愛愛」歌詞,以「我愛故我在、你永遠都在」表達對方大同的思念與敬意。
作家 Sumit Paul-Choudhury 在其新書《The Bright Side》中探討了樂觀主義的現代意義,他追溯德國學者萊布尼茲提出的原始樂觀主義概念,認為上帝創造了「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個」,此理論雖被伏爾泰 在小說《憨第德》中嘲諷,卻在當代多元宇宙思維下重獲關注。Paul-Choudhury 指出,現代樂觀主義應將「最好的可能世界」視為目標而非信念,這種思維已應用於氣候預測、市場分析和衝突模擬等領域。他認為,面對複雜世界,「萊布尼茲式樂觀主義」提供評估選項的方法,幫助人們擺脫宿命論。樂觀並非盲目期待更美好的未來,而是承認世界充滿可能性,並努力創造最佳可能的結果。這種思考方式對當前社會挑戰尤為重要。
「麥當勞美國絕對不會對雞蛋加收費用。」該公司北美地區首席影響官 Michael Gonda 在 LinkedIn 上表示,此決定正值其他連鎖餐廳因禽流感危機而對含蛋餐點收取額外費用之際。雖然 Denny's 和 Waffle House 等連鎖店已引入附加費以抵消成本上升,但麥當勞表示將維持早餐項目的原價,此舉可能有助於麥當勞從困難的季度中恢復。該公司最近的財報受到與四盎司牛肉堡中切碎洋蔥相關的大腸桿菌爆發影響,導致數百名顧客生病。
根據穆迪分析,年收入約 25 萬美元以上的前 10% 高收入家庭,現佔全美消費的 49.7%,創 1989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三十年前,這一比例僅為 36%。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估計,僅前 10% 的高收入者消費就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近三分之一。2023 年 9 月至 2024 年 9 月期間,高收入者的消費增加了 12%,而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家庭的消費卻有所下降。過去四年,收入最低的 80% 人口消費增長 25%,僅略高於同期 21% 的物價漲幅。相比之下,前 10% 的高收入者消費增長達 58%。富裕美國人購買力的提升,部分來自近年房地產和股市價值的飆升。美國銀行發現,其最富有的三分之一客戶的信用卡和借記卡消費增長速度,快於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客戶。前 5% 的家庭在國外奢侈品上的消費比一年前增加了 10% 以上。達美航空和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等面向高端客戶的公司業績強勁,而針對低收入客戶的零售商如 Big Lots、Kohl's 和 Family Dollar 則面臨倒閉或關店的困境。
Apple 表示正在修復 iPhone 語音輸入功能的一項錯誤,該錯誤導致當用戶輸入「racist」(種族主義者)等含有「r」的詞彙時,系統會短暫顯示「Trump」一詞後才自動更正,此問題引發社交媒體上的廣泛討論,多位 iPhone 用戶分享視頻展示了這一錯誤。Apple 解釋,語音識別系統在初步分析時可能會顯示與發音有部分重疊的詞彙,隨後進一步分析會識別出用戶的實際意圖。事件恰逢 Apple 宣布計劃在美國投資超過 5000 億美元並在德克薩斯州建立新工廠之際,同時該公司股東也拒絕了放棄公司多元化計劃的提議。
GBD 2021 自殺研究合作組(GBD 2021 Suicide Collaborators)包含數百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2 月 19 日於《刺胳針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分析了 204 個國家和地區的自殺資料。2021 年全球有 74.6 萬人死於自殺,其中男性 51.9 萬人,女性 22.7 萬人。自 1990 年以來,年齡標準化自殺死亡率已下降 39.5%,從每 10 萬人口 14.9 人降至 9.0 人。2021 年自殺死亡率最高的地區為東歐(每 10 萬人口 19.2 人)、南部撒哈拉以南非洲(16.1 人)和中部撒哈拉以南非洲(14.4 人)。男性自殺死亡率(每 10 萬人口 12.8 人)遠高於女性(5.4 人)。自殺時的平均年齡從 1990 年的 42.6 歲上升至 2021 年的 47.0 歲,顯示老年人群的風險增加。研究還揭示女性自殺未遂率遠高於男性。全球女性自殺未遂與死亡比例為 14.47:1,而男性為 4.27:1,這反映出男性往往使用更致命的自殺方式。槍械是最致命的自殺工具,但主要集中在少數國家。美國、烏拉圭和委內瑞拉的槍械相關自殺死亡率最高。在北美高收入地區,52.3% 的男性自殺死亡與槍械有關。研究強調,自殺是可預防的公共衛生問題,需要針對不同人口群體的特定風險因素制定策略,包括改善心理健康服務、減少獲取致命工具的機會,以及加強社會支持系統。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二零二五至二六年度財政預算,提出多項緊縮措施以減少香港 87.2 億港元的赤字。主要措施包括凍結所有公務員薪酬,未來裁減 10000 個公務員職位,以及削減教育開支。預算案著重發展人工智能(AI)產業,政府將投入 10 億港元建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冀將香港打造為國際人工智能交流與合作中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陳茂波宣布暫停一年商業用地賣地,部分地塊可能改劃為住宅用途。他表示經濟將溫和增長 2 至 3%,但指出地緣政治壓力對資金流動和投資氣氛造成影響。納稅人將獲減薪俸稅最高 1500 港元,較去年的 3000 港元減半;物業差餉寬減上限亦由 1000 港元降至 500 港元。政府還將調整長者 2 港元乘車優惠計劃,每月限用 240 次。陳茂波表示政府將進一步減少開支,目標到 2027-28 財政年度削減總開支 7%,預計四年內可節省 62.4 億港元。社區組織協會(SoCO)在預算案發表後表示,預算案中針對低收入人士的紓困措施「極為有限」,僅提供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月度津貼計劃的半個月額外付款。
中國新聞英文媒體 Sixth Tone 報導,去年七月,颱風蓋美在福建登陸後,在湖南投下近 500 毫米雨量,觸發大規模山體滑坡。資興地區成為重災區,衛星圖像顯示該地區 136 個村莊發生了 19513 起山體滑坡,超過 128500 人受災或流離失所。最受災地區的村民仍在與流離失所和不穩定生活掙扎。當地政府報告指出,極端天氣預測困難、警報系統不足及疏散能力有限,使得災情加劇。過去三十五年來,資興地區已遭遇三十多次暴雨,其中八次發展為特大洪災。面對這種反覆出現的災害,政府最終推出大規模遷村計劃,將村民從危險地區遷移至安全地帶,然而這也意味著村民將失去世代耕種的土地和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台灣國家人權委員會與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合作,於 2 月 28 日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第 13 屆共生音樂節,透過音樂、展覽及真人圖書館等活動,紀念二二八事件。共生音樂節始於 13 年前,由藍士博等人發起,目的是透過音樂節形式吸引民眾關注二二八歷史。活動規模逐年擴大,今年由 2003 年出生的王家芃擔任總召,籌備團隊成員多為 2000 年後出生的年輕人。這些雖未經歷二二八的年輕人,通過不同契機對此歷史產生關注——王家芃因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思考台灣民主歷程;台南女中學生林妤榛從校園金龜樹下埋藏的政治受難者遺物感受歷史;葉旖旎在德國交換時對照兩國處理威權歷史的差異;而黃歆婷則是從小聽父母講述政治受難者故事⋯⋯今年紀念活動將邀請受難家屬林黎彩、紀錄片導演黃銘正及中研院台史所兼任研究員許雪姬,從不同世代與視角探討二二八歷史意義,凝聚追求人權和民主的跨世代共同體。
Dr. Betül Kaçar 領導的團隊正在研究復活古代酶以揭示生命起源的奧秘,威斯康辛大學的這項研究主要聚焦於固氮酶(nitrogenase)——唯一能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生物可用形式的酶,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Kaçar 的實驗室研究了固氮酶如何在地球 27 億年的歷史中進化和適應環境變化,團隊使用生物信息學技術重建古代固氮酶,並在模擬環境中測試其功能。通過了解固氮酶,科學家們希望開發能與作物配對的氮固定細菌,減少對合成肥料的依賴,同時增強農業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Andrew F March 教授探討了「國家存在權」的哲學問題。他指出,國家經常因為重大變革而出現或消失,如南斯拉夫、蘇聯等已不復存在的國家。March 認為,國家的存在權源自其公民的利益,而非國家本身具有固有權利。他質疑國家存在權的絕對性,特別是當國家建立在暴力、排斥或不公正的基礎上時。March 舉例說明,國家可通過三種方式消失:被併入另一國家、被分割成較小國家,或經歷重大體制變革。這些過程可能伴隨不同程度的暴力。March 以南非為例,指出從種族隔離制度過渡到種族平等憲法的南非,可視為一個國家的終結和另一個國家的誕生,儘管名稱未變。他強調,否認一個國家的存在權並不必然意味著對該國人民的傷害,而可能是尋求歷史正義的途徑。
巴黎字體工作室 VJ-Type 推出全新顯示襯線字體 Pilot。VJ-Type 由 Violaine Orsoni 和 Jérémy Schneider 於 2017 年創立,以製作精美且富有魅力的字體聞名。Pilot 由 Jérémy Schneider 設計,該字體最大特點是平衡感,成功融合了剛柔並濟、成熟與實驗性、稜角與流暢等對比元素。VJ-Type 將其描述為「經典衣櫥必備品」,既能用於時尚雜誌,又具備足夠的實用性和工藝性以經受時間考驗。這款顯示襯線字體提供從細到黑共 10 種風格,包括羅馬正體和義大利斜體,亦是該團隊首次嘗試製作斜體字。Pilot 還配備了擴展字形集,包含 77 個符號和 18 個風格化箭頭。Schneider 表示,VJ-Type 創立的核心理念是「樂趣」,他們專注於在作品中尋求平衡——過去與現在的平衡、陰柔與陽剛的平衡、留白與裝飾的平衡,團隊希望在 2025 年擴大字體工作室的業務規模。
團隊專案規劃工具 Linear 的設計工程師 Emil Kowalski 在其部落格中發佈的「Developing Taste」一文中探討了品味在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伴隨產品普及化,單純功能性已不足以成為競爭優勢,品味成為關鍵差異。Kowalski 引用 Anu Atluru 的話:「在稀缺的世界中,我們珍視工具;在豐富的世界中,我們珍視品味。」品味不僅是個人偏好,而是經過訓練的直覺。他提出培養品味的三個方法:首先,接觸優秀作品,如 Steve Jobs 所言,將人類最佳成就融入自己的工作;其次,分析為何喜歡某些事物,理解背後的模式;最後,不斷練習自己的專業,尋求適當的反饋。Kowalski 指出,初期作品可能不盡人意,但這表明品味已具備辨別能力,只需持續練習便能進步。
攝影師 David Gilbert 從酷兒視角創作的系列作品近期登上美國《Aperture》雜誌,由藝評家 Evan Moffitt 撰文介紹。Gilbert 在洛杉磯工作室拍攝的彩色攝影作品,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光線,特別是日落時分透過百葉窗灑入的溫暖光線,為作品增添魔幻色彩。他的創作方式獨特—他先製作紙本繪畫和拼貼,拍攝後便將原作銷毀,使照片成為唯一存留的記錄。作品呈現了濃厚的酷兒美學風格,充滿裝飾性元素如剪紙、閃光紙條和假花,類似私密的剪貼簿,為親密友人圈所創作。Moffitt 將 Gilbert 的作品與酷兒藝術先驅 Jack Smith 和 James Bidgood 相比,指出他們同樣使用大眾材料創造酷兒幻想世界。作品中散落著鮮明的酷兒符號,如繪製的男性生殖器和類似變裝皇后的裝置。評論者引用理論家 Jose Esteban Muñoz 的觀點,認為這些作品體現了「酷兒願望」—從現實世界的廢料中創造其他可能的烏托邦。2024 年,Gilbert 在北卡羅來納州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首次個人博物館展覽「Flutter」,新作《Castle》(2024)以描圖紙製作城堡,以較大比例印製,增強了建築幻覺,保留了藝術家獨特的手工痕跡,展現憂鬱與希望交織的特質。
「I’m So Happy You Are Here: Japanese Women Photographers from the 1950s to Now」(我很高興你在這裡:1950 年代至今的日本女性攝影師)攝影展於 2025 年 1 月 18 日至 5 月 5 日在荷蘭海牙攝影博物館(Fotomuseum Den Haag)展出,聚焦 1950 年代至今的日本女性攝影師作品。此展覽由 Lesley A. Martin、Takeuchi Mariko 和 Pauline Vermare 共同策展,旨在填補攝影史中的重要空白,展示日本女性攝影師透過不同攝影手法表達自身經驗與觀點的作品。展出作品圍繞三個主題:細膩又直接的日常生活觀察、對日本女性角色的批判性視角,以及對攝影形式的實驗與拓展。參展藝術家包括 Ishiuchi Miyako、Kawauchi Rinko、Sawada Tomoko、Shiga Lieko 等 25 位知名或有獨特實踐但未獲充分認可的跨世代藝術家。
專門研究穀倉織機技術的 Rosemary Wexler 於 Are.na 與 Montez Press Radio 合作的廣播節目「Are.na Radio」中,分享了「surfactant program」音頻實驗,探討編織、聆聽與蜘蛛思維之間的關聯。Wexler 首先引用作曲家 Pauline Oliveros 的「深度聆聽」概念,認為這種聆聽方式可擴展至耳朵以外的感官器官。她描述自己在織布時,透過肢體進行「深度聆聽」,感受織布機傳來的振動,了解織物狀態並調整節奏、張力與平衡。Wexler 指出:「這是一台智慧機器,比我認識的任何人都古老,擁有豐富經驗。」節目中,Wexler 探討了表面的重要性,將其視為定義身體的界限,並與 Eva Hayward 和 Jamaica Kincaid 的文學作品產生對話。她進一步探索了織者與織布機之間的關係,借鑑蜘蛛與蛛網的認知研究。根據 H.F. Japyassú 和 K.N. Laland 2017 年的研究,織網蜘蛛通過腿部「聆聽」蛛網振動,並能調整蛛網幾何結構以過濾特定聲音。Wexler 將這種共生認知模式稱為「蜘蛛意識」—思想如織紋般同時浮現,難以用線性語言表達。她認同電影製作人 Barbara Hammer 的觀點,某些情感體驗「難以闡釋,因為我們用文字描述一種超越字面、線性的情感事件」。最後,Wexler 引用了藝術技術專家 Amelia Winger-Bearskin 和作家 Édouard Glissant 的觀點,呼籲人們感受「織物的紋理」作為一種不可簡化的表達方式,「一個深度的表面,如果你聆聽」。